主辦單位:宜賓晚報社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成都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
宜賓晚報地址:四川省宜賓市南岸長江大道中段27號 新聞熱線:0831-99125 讀者服務部:0831-2339567 網站聯系電話:0831-2339567 QQ:59227734
發行部:0831-2332012 訂報熱線:0831-2339538 Copyright 2008 宜賓晚報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
蜀ICP備13008762號 備案號:川新備06--120010 宜賓市網監支隊備案登記號:5115000312 川公網安備 51150202000118號 站長統計
拆除創新推廣中的“玻璃門”
新華社記者 王正忠 張紫赟
最近,記者在南方某省采訪,一位民營企業家反映“花費一輩子心血研發,可是優于國外的產品并不好賣。”創新驅動是我國發展的戰略之一,政策重視前所未有,然而一些企業自主創新成功后,卻卡在市場推廣上。礙于各種“玻璃門”隱形障礙,創新信心受阻。
身份歧視是一種“玻璃門”。部分地方政府、國有企業在招標、項目審核中“重公輕私”,甚至更相信“洋品牌”,不愿嘗試國產新品牌。不僅如此,還設置形形色色、大大小小的門檻,導致一些創新產品推廣頻頻遇阻。
政策不完善是另一種“玻璃門”。例如,一家企業苦心創新產品,被相關部委認定為“可替代進口技術”。本以為可以在市場上與進口同類產品公平競爭,卻發現依照老政策,地方對于企業引進這種進口產品是有補貼的,而本土企業研發的這種產品卻沒有優惠政策,市場競爭力打了折扣。這家企業申請取消這項補貼,先后找了相關部門,都沒有得到明確回復。
一道道“玻璃門”阻礙自主創新品牌的發展。若自主創新技術突破后,遲遲難以推廣,不僅難以在市場檢驗中修正完善,提升產品質量與品牌影響力,還會遭到國際競爭對手的價格打壓,時間長了,技術創新的優勢就會消失殆盡。最終損傷的,不僅是產業發展機會,還有自主創新的精神。
鼓勵創新,必須盡快找出、拆除消磨企業家創新熱情的各式“玻璃門”。相關政府部門要在創新產品的推廣中,完善和細化優惠政策,打通“腸梗阻”,打破身份歧視;盡快調整不合理政策,避免因政策滯后,令創新產品遭受不公平待遇等。
創新興則國家興,創新強則國家強。激發創新活力,還要為企業提供信息反饋和申訴平臺,確保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能夠順利、暢通地反映遇到的難題,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。唯有此,才能更好保護企業家創新精神,自主創新品牌才有更廣闊的市場。
(編輯 蘭東 主編 龐依依)
時政
民生